孩子越来越内向?这个“锅”得家长来背
小莉的远房表弟,今年上小学5年级,平时家教特别严格,叔叔性格有点暴躁,没有耐心,对孩子经常吼叫、打骂。每次去亲戚家,这孩子从来都是一句话不说,不喜欢与人交流。而且随着年纪的增长,性格越来越内向,从不出门找同伴玩,在楼上一呆就是一整天,父母看着愁白了头,担心孩子会有自闭症的趋向。为什么孩子会越来越内向呢?又该如何调整?我们先来看看内向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性格!
著名的心理学家荣格,根据每个人对待生活的态度,以及对周围环境的不同适合方式,把人们的性格分为两种,一种是内向,另一种则是外向型。
这两种性格有什么都各有什么特点呢?
性格内向的人:他不善于与人交流,不喜欢与人分享,外表冷漠,不喜欢在外张扬,朋友少,为人谨小慎微,不喜欢创新,喜欢按部就班,反应较慢,话语少,喜静不好动。
优点:遇事冷静,思维集中
缺点:难以沟通,缺少自信,遇到也容易消极,不敢轻易创新。
性格外向的人:与性格内向的人,完全相反,他们活泼开朗,喜欢交朋友结友,喜欢追求新鲜的事实,好动。凡事都会积极主动,乐于助人。
优点:自信,思维敏捷,有创新意识
缺点:容易冲动
这两种性格,我们不能绝对地说哪个好,哪个坏,在人们的交往中,大部分人都愿意跟性格外向的人交往,因为喜欢社交,因此性格外向的人,更容易获得成功的机会,开启成功人生的模式。
而性格内向的人,容易引起心理上的疾病,比如自闭、忧郁症等,引发心理不健康。所以如果要有一个结论,我们应当把两种性格的优点吸收过来,摒弃缺点。让自己的性格更趋向健康、完美。
我们中国有一句古话叫“静如处子,动如脱兔”,这句话本身的意识就是说,人要在该安静的时候安静,该行动的时候,要像兔子一样敏捷。我们把它引入到性格中,该内向的时候要内向,需要你侃侃而谈的时候,你也能滔滔不绝地发言。
性格不是一天两天就形成的,而是在成长过程中,在社会环境中,慢慢形成的。性格的发展主要受到四个方面的影响:
遗传因素古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生物遗传是每个物种得以延续的保证。因此性格也有一定的遗传因素在里。但是影响较小!
学校教育孩子入学后,受到学校教育的影响,会形成自己的世界观、价值观,也会影响自己的性格的形成。
社会环境性格会受社会环境的影响,环境会改变一个人性格。比如这个人之前会比较懒散,不爱学习,不爱讲话,但是当他跟一群性格活泼、爱学习的人在一起久了之后,就会受到同伴给予的这种环境的影响,从而变得活泼外向。也就是“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道理。
家庭环境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最重要的环境,父母的教育对孩子性格的塑造,有着很大的决定作用。比如家庭和睦,孩子性格就会相对完善,如果家庭太于过严厉,孩子必定会胆小,不敢发表自己的意见,性格也会越来越内向。
就像我的表弟一样,父亲过于严厉,长期在这种高压的环境下生活,自然变得胆小谨慎,生怕说错了一句话,做错了一件事,干脆就封闭自己,不交流、听话,变得失去主见,害怕与人交流。
如果你的孩子也一样,越来越内向,这3种错误别再犯了!
过度打骂孩子
过度的打骂孩子,会让孩子的身体以及心灵受到严重的伤害,如果没有及时的疏导,那么就会给孩子造成心理阴影,让孩子对父母、乃至社会、集体等外界的一切事物,形成恐惧的心理,产生自我保护的意识,不愿意与社会的事实以及人交流,从而变得越来越内向。
过度保护孩子
过度的保护孩子,事事都安排妥当,孩子就会失去思考以及行动的能力,反正都有父母安排,自己何必多废口舌、行动,这种思想也会让孩子变得内向。
每天与电子产品为伍
现代大部分都是独生子女,缺少同年龄的伙伴玩耍,如果每天与电子产品为伍,比如看电视、玩电脑、玩手机等行为,那么就会变得越来越不爱跟同年龄的伙伴交流,长期发展下去,内向的性格也就形成了。
性格一旦形成,那么将伴随终生,较难改变。大部分孩子都会在18岁左右定型,所以在此之前,还是有一定的机会可以帮助太内向的孩子做出一些改变。家长要如何做呢?
在平时的生活中,除了避开以上这3点以外,还要多鼓励孩子,增强孩子的自信心,鼓励孩子多与同伴交流,多带孩子参加集体活动,让孩子能够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孩子的交往能力、沟通能力。孩子有一点进步,就要进行表扬,及时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