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笼效应:先天因素重要还是后天学习重要?
本文为作者原创,版权归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望子成龙是每个家长都会有的想法,希望自家孩子足够优秀,这样孩子的未来才可能会有更多的可能性。
在心怀期盼的过程中很多家长难免会去羡慕别人家的孩子,看着别家孩子的学习成绩优秀,各种才艺手到擒来,同样的一件事总觉得自家孩子做的不如别人好。
最最普遍的情况就是家长们喜欢比较孩子的学习成绩,比起那些成绩名列前茅的孩子,自家孩子也足够努力了,但是始终难以迎头赶上,是否真的是“天赋”不如人呢?
其实孩子是否成材,先天因素是一方面,另外后天的学习也很重要,家长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同样也要保持好心态,不要轻易因为他人的影响左右自己的意志。
来自父母的鸟笼效应何为鸟笼效应?
故事时间回到1907年,两位哈佛大学教授兼好友同事间退役,后来詹姆斯和好友卡尔森打赌,“扬言”一定会让他过上退休养鸟的生活。
虽然卡尔森自信满满不会如此,但是最后他还是成了詹姆斯口中的养鸟老人。借着卡尔森的生日詹姆斯送给了他一个精致的鸟笼。
此后虽然卡尔森虽然没有养鸟,但是家中放着一个空荡荡的鸟笼总是会有上门的客人询问,教授养的鸟呢?是死了吗?“受迫”于周围人的目光,最终卡尔森最终还是买了一只鸟。
鸟笼效应其实不难理解,这个心里被誉为是人类难以摆脱的十大心理之一,它在发挥作用的时候往往不会被轻易发现,但是起到的影响作用却很真切。
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很容易就陷入陷入身边的人或环境的惯性思维之中,导致行为和思想都被鸟笼控制。
鸟笼效应最难摆脱的点在于自身对“满足”的追求以及他人对自己的影响。回归父母培养孩子这件事,父母们习惯于和周围人比较,比较孩子的成绩,比较孩子是否有足够难得出手的才艺。
在这过程中他们往往会忽略了后天的培养,总感觉是孩子缺乏天赋,用一些人的话来说就是少了点“灵气”。实际上,先天因素固然重要,但是后天因素的影响同样深远。
环境对人的影响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小生活的环境不同日积月累之下就会出现很大的差异。过去一则保姆偷子案引起了很大轰动,本该在优渥环境下长大的刘金心被保姆带到了农村老家,因为自己需要在城市打工,孩子不得不寄养在亲戚家,成了留守儿童中的一员。
营养跟不上,缺少家庭、父母的关爱,这一切都在潜移默化地改变刘金心的一生。到了初中刘金心就选择了辍学早早进入社会,而没有一技之长的他也难有作为。
反观另一个被当做亲子抚养长大的孩子“盼盼”,在城市中生活,衣食无忧享受着良好的教育,有家庭的温暖和父母的呵护,长大成才的他从事着一份金融工作,体面又高薪,未来的生活同样一片光明。
不同的环境造就了完全不同的两个人生轨迹,保姆的做法这里不多做评述,但是透过两个特殊孩子的成长,不难看出环境对人的影响有多重要。
这些影响不仅仅是体现在物质层面上,一系列的连锁反应深远而难以打破,所以培养孩子也要更加注重这方面的问题,给孩子更好的成长环境,这样孩子在茁壮成长的时候才能汲取更多的养料健康成长。
狼孩回归人类生活难以适应被狼养大的孩子,类似的书籍,影视作品大家都看过不少,当然这类终究算是艺术的表现,真正的狼孩们回归人类生活后需要大量的时间来适应,来改变。
在西班牙的科尔多瓦山区,有这么一个孩子从小就被狼群“收养”,一直到了19岁他才被人发现得以回归人类社会,但是回归之后的生活却让他难以适应。
马可斯在三岁的时候就失去了母亲,后来父亲有了新欢,他则被带到了山上和老人一起牧羊。到了8岁的时候老牧羊人死了,小小年纪的他无力照顾自己的生活,不知道什么原因他被野狼带到了狼群生活,在和狼群生活的岁月里他学会了食用果浆和蘑菇,在山区里穿行、生活。
到了19岁,习惯了狼群生活的他会用咕噜咕噜的动物叫声取代人类语言,即便回归人类社会后的很长时间里也难以改变过来。
据马可斯自述,他从没有真正适应人类的生活,甚至一度有过返回狼群生活的想法。不过想要再接近它们变得不那么容易,身上带有人类气息和古龙水味道的马克斯再也无法回归狼群。
而在人类社会生活的他同样不快乐,难以融入,遭到周围人的议论和排斥,有过这段特殊经历不可避免地让他成为了周围人指指点点的对象。
马可斯的经历值得同情,十年的狼群生活让他游离在两个社会构成之间,回归人类社会几十年也心存芥蒂,年幼时的经历,狼群生活的特殊性让他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生活。
用马克斯的经历来阐述环境的影响虽然稍稍缺乏了普适性,但是作为一个鲜明的例子,人的成长和人生的构成都和环境息息相关,马可斯后天所学习的是狼群的生存之道,如何在山区自给自足,获取充分的食物来果腹,这些技能显然在人类社会没有用武之地。
后天的经验和养成习惯更为重要后天方面的影响可见一斑,那么先天因素又扮演着什么样的角色呢?美国明尼苏达大学对同卵双生子做了一个实验:当同卵双生子被两个不同家庭收养后,他们在成年以后,人格、性向、嗜好、成就上有哪些不同?
天才是可以被后天打造的这个实验耗费了近30年的时间,其结果告诉我:先天基因与后天教育的影响大约各占50%。基因决定着孩子大脑的结构,而后天的经验和养成习惯决定着脑中神经回路的连接,决定对事情的看法。
天才能否后天打造,这个问题不光普通人好奇,科学家们对此也进行了大量的深入探索,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天才基因”是可以改变的。
所谓的改变并不是从构成上进行彻底的颠覆,而是通过外部环境来刺激基因表达,改变基因的活动。
比如美国的一项研究,30名前列腺癌患者经过3个月的规律生活,进食水果蔬菜和谷物食物,另外每天适当运动,3个月后他们的健康状况都得到了改善,体重下降,血压降低。
另外基因层面的研究也发现了这些人体内的48个基因被激活,453个基因被关闭,激活的大多是对预防疾病有益的基因,而起到疾病催化的基因活动则受到了抑制。
基因本质并没有改变,改变的是基因的表达,通过习惯的力量完全可以做到从“普通基因”到“天才基因”的蜕变。
德国耶拿大学的瘫痪实验中让手臂瘫痪病人限制正常手的运动,用瘫痪手臂来完成动作,一段时间后瘫痪的手臂得到激活,关于手臂运动的脑功能神经元变得活跃而强烈。
通过习惯改变大脑功能,这正后天天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一项专精技能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良好习惯和坚持是重中之重。
生活经历不光是阅历的体现生活环境、丰富的经历对大脑的发育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罗森茨威格的实验研究:罗森茨威格的实验多次选用12只白鼠来探寻单调环境和丰富环境下长大的白鼠的大脑发育情况,最终发现不同环境下的白鼠大脑皮层差异很大,丰富环境成长的白鼠大脑皮层更厚,其中的乙酰胆碱酶活跃。
大脑皮层是负责行动记忆和学习的关键,丰富的环境对大脑的发育能起到促进作用。回归生活,丰富的生活经历有助于提高学习效率,让思维更活跃。
丰富的经历与生长环境提升大脑发育,经常使用大脑可以防止其老化。
爱因斯坦说过:“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才能,我只是喜欢寻根刨地的追究问题罢了。”
先天基因影响人是一方面,但是后天改变同样重要,对于家长而言,我们能给到孩子的只有更好的生活环境,让孩子在有爱又丰富的环境下长大,在关注孩子的时候不要只注重学习成绩,拓展生活,让孩子在生活中发现更多的乐趣,成才的途径千千万,严厉也好,循循善诱也罢,培养良好的习惯其实也可以突破“先天”的限制。
本文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