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面对眼花缭乱的儿童市场,家长们该何去何从?

2019-10-06 22:26:05孕产
赊给孩子百余元零食后店被砸:小孩子的钱到底有多好赚?面对眼花缭乱的儿童市场,家长们该何去何从?

前段时间,微博上出现这样一个新闻。

小卖店店主赊给一个三年级的孩子百余元零食,孩子偷钱还账被家长发现后,家长把店给砸了。

新闻一出,网友们直呼商家缺德。

假设商家只是卖给这个小孩子百余元零食,大家也不会这样说。

说他缺德是因为,他给一个小孩子赊账。

赊账,等同于先货后款。

成年人做生意,都对"先货后款"能躲就躲,店家为什么愿意给小孩子赊账?

说到底,还是因为:小孩子的钱,实在太好赚了。

现在的孩子,从吃喝穿戴、到玩具书籍、到课外活动、到医疗教育,每一样不仅价格不菲,还不愁销路。

这块蛋糕,不仅大,而且好切。

身在蛋糕里的家长,被切的也是花样百出。

小孩子一好奇,家长就掏钱

前几天在附近广场闲逛的时候,看到一个妈妈和路边卖玩具的摊贩吵了起来。

原来是摊贩把一个粗制滥造的坦克模型,以100块的价格卖给一个3岁的孩子。

听这个妈妈说,他们在附近吃饭。小孩子吃完不愿意待在饭桌上,妈妈就给他100块让他去买冰淇淋吃。

孩子回到饭桌,冰淇淋没买回来,100块变成一个小玩具。

小孩子对玩具有天生的好奇,想把自己喜欢的东西买到手,天性使然。

至于玩具本身到底值不值100块,小孩子不懂。

小孩子开开心心地把玩具买回来了。

家长多花了钱,也只能打掉牙往肚里咽。

就像这个微博里的妈妈,看到孩子花80块买一个小飞机,也只能感叹:

"小孩子的钱好赚!"

随着小孩子不断地被小玩具吸引,小玩具的价格也越来越贵。

更有甚者居然利用小孩子的好奇心,把零食玩具包装成大人用的东西。

3月份,一条微博曝光了某市的一家小卖店。

这个小卖店出售的商品里,居然有模仿香烟包装、模仿香烟样式的糖果。

店家坦言,小孩子来买的特别多。

据说,小孩子买到手之后,还学着大人的样子"点"一下,再吃。

小孩子好奇、喜欢模仿大人,是天性。

某些商家就利用小孩子的天性,来诱导小孩子消费。

小孩子既容易受到诱惑,又缺乏足够的判断力。

类似这种"不按常理出牌"的商品,小孩子买回家被发现,虽免不了被家长一顿批评教育,但钱也已经花出去了。

不禁感慨:儿童产品花样百出,家长钱包千疮百孔。

贪玩和好奇,是小孩子的天性。

天性被利用,并非孩子的本意。

小孩子一喜欢,家长就掏钱

前段时间,家附近的某商场有一出舞台剧。

时长70分钟,演员10人左右,玩偶一律80。

即使最低票价也高达388元,仍没影响上座率——场场爆满。

至于现场环境和演出道具这些,我不做评价。

只能心痛地说一句:谁让孩子喜欢呢?

孩子心一动,家长钱就动。

小孩子多数情况下,会被布满卡通元素吸引。

做家长的,又爱子心切,不忍拒绝孩子的要求。

388的门票、80块的玩具,如果还可以接受,那陪孩子去一趟迪士尼,就真的是有苦说不出了。

迪士尼,几乎是每个小孩子都喜欢去的游乐园。

盛名之下,去玩儿一趟的花费也是居高不下。

2016年,曾被万众期待的上海迪士尼试运营。

然而大多数人回来后,却表示"哭晕到差点回不来了"。

吃的价格贵翻天:一个包子6块钱,1份汉堡套餐+1份炸鸡套餐+1份儿童套餐=210块钱;

住的价格吓死人:那些园内和附近的酒店,每晚的价格1000-3000元不等;

纪念品一个小几百,儿童装一件大几百,一支笔也要66块。

即使这样,每天仍有大批家长带着孩子去玩——只因孩子爱玩儿。

爱玩儿是小孩子的天性,爱孩子是家长的天性。

为爱妥协的家长,只能对花出去的大把冤枉钱,选择性视而不见。

家长为爱埋单,完全不计成本。

价格是否合理,家长无暇顾及。

小孩子一咳嗽,家长就掏钱

平日里,孩子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牵动着家长的心。

别说感冒发烧了,就是孩子咳嗽一声、打个喷嚏,家长的心紧跟着就悬起来。

一定会第一时间拿出手机,或者打开电脑,看看是不是最近有什么流行病,还是孩子到了什么病高发的年纪。

一旦孩子真的生病,家长就不吃不睡,24小时守在孩子身边。

看孩子遭罪,家长恨不得求神拜佛让这罪转移到自己身上,哪怕扩大十倍百倍都可以。

孩子生一场病,家长扒一层皮。

为了预防各种病症,打疫苗成了每个家长的必修课:

多大的时候打什么;去哪里打比较好;需要提前预防什么;打完有什么副作用;

近年来,疫苗的价格越来越高。

就连孩子上学,疫苗本也变得和身份证一样重要——如果疫苗打得不全,学校可以拒绝孩子入学。

一个孩子在6岁前,免费的必打疫苗,有11种。

自费的疫苗,多达12种。

虽然说,这些自费疫苗,家长可以选择不打。

可是自费疫苗能预防的这些病症:

肺炎、流感、腹泻、脑炎、水痘、甲肝等等。

随便哪个病,孩子一旦得了,做家长的不得跟着搭进去大把钱,外加半条命?

可这个价格,实在是高的令人咂舌。

光13价肺炎疫苗,4次加起来,3000块钱挡不住。

但只要家长一想到:疫苗打了,会给孩子大大降低得病的风险。

别说三千了,三万也会毫不犹豫地掏出来。

做家长的,心甘情愿掏钱、低声下气请假,来回折腾陪孩子打疫苗,已经够辛苦了。

还要整天提心吊胆——千万别遇到过期疫苗,甚至是假疫苗!

每次打完疫苗,家长都要带着孩子在医院或者社康门口,等上半个小时——观察孩子有没有起疹、发热或其他特殊反应。

朋友的女儿,每次打完百白破,都会闹上至少一周,有时候还会发热。

每次带孩子打疫苗,对于朋友来说,都是一场"浩劫"。

小孩子对疫苗的耐药性不同,孩子每打一次疫苗,家长都会跟着提心吊胆一个礼拜。

一岁以前的孩子,打疫苗的间隔为14天。

这相当于,家长在孩子一岁之前,至少一半时间都是在担惊受怕中度过的。

家长的担心,在看到媒体报道"小孩子打疫苗后发烧几天几夜成了XXX"类似新闻后,更是成倍放大。

针对家长的担心,保险行业一款新的产品——疫苗险。

新险种推出不久,几个同为宝妈的朋友,就来问我有没有给孩子买。

这款产品主打的是:小孩子对疫苗的耐药性有个体差异。

仔细看看投保须知,因质量不合格造成的损害责任,也被划到了保险范围内。

既然保障的这么全面,家长为图个心安,也会掏钱买。

这下倒好,不是孩子心一动,家长钱就动。而是家长一担心,钱包不再紧。

作为家长的我,感叹保险行业无微不至的同时,也不得不承认——这块蛋糕,不仅又大又好切,而且切的方法还很多。

"蛋糕"里的我们该何去何从

小孩子在这边天真无邪地扮演着吞金兽,家长在那边任劳任怨地充当着印钞机。

面对现状如此复杂的市场,家长们又该何去何从?

第一,家长自己一定要竖立正确的消费观

在收入范围内,合理购置安全和有品质的商品。不囤积,不猎奇。不盲目跟风,不互相攀比。

第二,家长要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教孩子合理使用零花钱。陪同孩子购物,寓教于买。让孩子了解家庭财政收支状况。

第三,家长要告诉孩子,吃穿用度一定要以安全为第一

告诉孩子不合格食品和玩具的危险性。教孩子如何分辨食品和玩具合格与否。引导孩子到正规场所购买用品。

市场的公平之处就在于:

每个人都在同时扮演着生产者和消费者。

家长们以身作着,执行好对孩子的教育。

这样,才会在现状复杂的市场中,不迷失方向。

最后希望,在所有人共同努力下,小孩子的钱,不再那么好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