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力不够怎么带孩子玩过家家?学会这3个套路就不怕尬聊啦
我们小时候没有乐高没有拼图没有手指颜料,最经常玩的就是过家家;长大后发现,原来它还是孩子游戏的最高水平。
教育专家们都非常鼓励爸爸妈妈经常和孩子玩角色扮演游戏,用游戏的方式帮助孩子解决成长问题以及完成早教启蒙。
很多育儿书里都很鼓励角色扮演游戏
对小宝宝们来说,角色扮演游戏更是意义非凡,那是他们了解认识成人世界的镜子和自我表达的出口。
“从她的模仿中,我发现我还是一个挺温柔挺耐心的妈妈”
有妈妈反馈说,陪娃玩角色扮演游戏,太挑战我们的想象力了,有时候干巴巴地说几句就词穷了,不知道该怎么继续往下编。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发现只要顺着这三个思路走,就能顺水推舟地知道对话该怎么开展了,并且不需要太多的台词和对话就能玩很开心又有意义。
围绕目的发展对话
先明确咱们玩角色扮演游戏的目的是什么,是为了教育孩子?帮助孩子提高认知?帮助孩子克服恐惧?或者其他。
然后,以目的来倒推对话,比如:
目的一:为了教育孩子
如果是为了教育孩子,就可以像《妈妈是超人3》里的包文婧一样,在看到大麟子摸了饺子的手环却不敢承认,还躲到桌底下拒绝回答时,包文婧察觉到了大麟子情绪上的变化,便用情景演绎法给大麟子做了一个示范,用实际行动告诉大麟子“承认自己的错误不是什么可怕的事”培养孩子敢做敢当的勇气!
邓莎饰问:“是谁摸了饺子的手环呀?”
包文婧举手:“报告老师,刚刚是我摸了一下,因为我觉得她手环很好看。”
邓莎:那就多摸一点吧
包文婧问饺子:“我可以摸你的手环吗”
饺子:“可以”
包文婧:“谢谢,下回我经过你同意再摸,好吗?”
饺子点头。
邓莎观察到大麟子表情有所松动,趁机问他:“刚刚是不是大麟子摸了饺子的手环呀”
大麟子犹豫了一会儿,点了点头。
我们的孩子都很小,你和他讲大道理,他们理解不了;但是用模拟情景的方式,把你的情绪以及你要传达的思想像情景剧一样演出来,他们一下子就能get到。
目的二:提高孩子的认知
如果是为了提高孩子对生活的认知,比如日常事物认知、职业启蒙、财商启蒙、了解交通规则等等,我们直接把现实中的对话照搬到游戏中即可。
1
厨房游戏——认知果蔬
说到角色扮演游戏,经典如厨房游戏,是一定不能错过的,模仿妈妈做饭,是全世界小朋友共同的爱好。
这也是带孩子认知果蔬非常好的方式。
这个游戏非常简单,总的来说就三步:点菜——炒菜——啊呜啊呜大口吃掉。比如:
我:老板,我要点一份炒土豆
瓜瓜:好的,请稍等,马上就来
(瓜瓜去洗菜、切菜、炒菜)
瓜瓜:您的炒土豆好了,请慢用
我:哇,看起来就好好吃哦。(做出啊呜啊呜大口吃掉的样子)老板你的厨艺太棒了!
我:老板,我要点个水果沙拉,加苹果、草莓、香蕉可以吗?
瓜瓜:可以
(瓜瓜去洗水果、切水果、装盘)
瓜瓜:您的水果沙拉好了,请慢用
我:哇,看起来就好好吃哦。(做出啊呜啊呜大口吃掉的样子)
2
购物游戏——培养财商
瓜瓜1、2岁的时候,通过观察生活中的购物行为,知道在买卖的过程中涉及到了金钱的交易,已经有了金钱意识,知道买东西要给钱,但并不明白背后的意义,所有的东西在他眼里都只值2块钱。
为了提高他的财商同时顺便进行数学启蒙 ,我经常带他玩模拟购物游戏。
我:老板,我想买玩偶,多少钱一只?
瓜瓜:2块钱
我:哦,我要两只,总共多少钱啊?
瓜瓜一脸很晕的表情
我:老板,你看这样对不对,1只玩偶两块钱,我先给你2块钱;这只玩偶也是2块钱,我再给你2块钱。你数数,总共付你多少钱了呀?
瓜瓜数完告诉我:4块钱(一岁多的娃,我不指望他可以完成加减算术,但计算的思路,可以展示给他看)
知道你们要问书名,书名是《 这个多少钱?那个多少钱?》△△△
思路三:克服恐惧,勇敢面对问题
1
角色置换游戏——释放恐惧
从小到大,瓜瓜打针、抽血都很配合,几乎都没怎么哭,我一度挺焦虑的,是不是孩子的痛觉神经没发育好,感觉不到痛。
直到有天,我带他去打完疫苗回来,他到家就拿了玩具打针筒给我来了一针,摸摸我的头告诉我“打了针,身体有了免疫力,以后就不容易生病了”,我恍然大悟,原因在这呢,难怪他那么喜欢玩“医生游戏”——他通过扮演医生,把自己挨针时候的无力感和恐惧释放出来。在一遍遍的游戏过程中,他完成了自我安慰,催生出更大的勇气来面对下一次“去医院”。
我们当时最常玩的就是看病游戏。
我:诸葛医生,我好难受,好像是发烧了
瓜瓜:我帮你测下体温看看
我:好的,谢谢医生
瓜瓜:哇,你烧到39度了,要吃布洛芬,我给你开点布洛芬吃吃,记得还要多喝水
我:啊啊啊,我不要吃药,药有怪味
瓜瓜:可是生病了不吃药就好不了,药可以帮你打败细菌
我:好吧
2
机器人游戏——勇敢面对挑战
有一次,我带瓜瓜去医院检查视力,过程中需要滴眼药水。
瓜瓜从来没有滴过眼药水,非常抗拒,害怕会疼,也害怕药水瓶子会戳到他的眼睛,我和他怎么保证都没用,最后直接跑了。
想起《游戏力》书里提到的一个方法——当孩子害怕挑战时,给他一个临界点有足够的时间面对恐惧,且让他觉得恐惧感也始终也在他对的可控范围内,这样他即不能逃避又不至于崩溃。
我就和他说,“现在假装我是机器人,我站在这个位置,你站那个位置(我们之间距离3米左右),你说走妈妈就走,你说停妈妈马上就停,你说倒退就倒退,好不好”。
瓜瓜:好。妈妈走
我就小步小步地往前走
瓜瓜:妈妈停
我就停下来不动,故意说“哎呀这里好无聊啊,都看不到人(做出环顾四周都看不到瓜瓜样子的),能不能让我往前走一点呀”
瓜瓜:好吧,妈妈走......
我这样就拿着眼药水一步一步走向瓜瓜,到他面前的时候,他主动问我“妈妈,给我滴眼药水吧,医生还等着我们做检查”
3
恶搞游戏——缓解焦虑
有天晚上睡觉,瓜瓜做了一个梦,梦见一只会吃人的怪兽,吓到不敢继续睡,怕还会梦见怪兽。
我知道这时候和他说梦是假的肯定没啥用,因为孩子的害怕和恐惧是真切存在的。
我:瓜瓜,你知道吗,梦是我们自己控制的,你想什么就梦见什么,不如我们来想想怎么把怪兽改装下,没那么可怕吧。
瓜瓜:.....
我:先给他戴个纸尿裤的帽子
瓜瓜还是不说话,但表情有一点松动。
我:再给他穿裙子....就穿妈妈最喜欢的那条裙子好了
瓜瓜:不行,妈妈的
我:那就再给他买条新的。你说什么颜色好?
瓜瓜:绿色
我:好,那就给他穿上绿裙子。再给他穿一双20cm的高跟鞋。怪兽从来没有穿过裙子和高跟鞋,走一步就摔,走一步就摔,把自己摔得皮青脸肿连门牙都掉了。现在他说话会漏风了
瓜瓜:哈哈哈哈哈哈哈妈妈他好笨啊
为了重塑焦虑的大脑,孩子需要不断积累一种体验——生活可以有惊无险、刺激好玩。
让孩子主导对话
如果孩子已经有主意想玩什么,我们只要跟着捧场,顺着他的思路玩下去就好,无需在意剧情是否合理,台词是否现实,重要的是孩子享受表演的过程,享受这种自我表现方式。
像瓜瓜平时很喜欢扮机械师修理各种东西!
全程我只需要在瓜瓜修理完一个物品之后,说一句“哎呀,**坏了”他自己就可以自导自演一场戏。
有时候,我也会趁机加入一些相关主题的提问,比如在他假扮司机时,问他:
“超市和学校相比哪一个更远?”
“医院是在警察局的对面吗?””
“我们现在要左拐还是右拐?”
把空间思维引入孩子的大脑,有助于他理解物体之间的关系。
照搬/改编绘本、动画片对话
这种玩法最简单,照着绘本、动画片里的对话演就可以了
我给瓜瓜读过一本书叫《我是大厨师》,讲的是卡蜜儿给4只长颈鹿做煎饼的故事,他非常喜欢。
读完故事后,我会和他一起用角色扮演游戏来捋卡蜜儿做煎饼的整个流程:
我:瓜瓜,做煎饼,咱们第一步要做什么呀?
瓜瓜:我知道,拿一个碗,然后往里面倒面粉
我:倒了面粉,还需要做什么呀?
瓜瓜做出在面粉中间挖洞的动作
我:挖好洞之后,咱们接着要做什么呢?是加牛奶还是加鸡蛋呀?
瓜瓜:打鸡蛋
我:打几个才够呢?
瓜瓜:8个
我:你可以帮妈妈拿8个鸡蛋吗?
瓜瓜:可以!(跑去拿鸡蛋)
我:谢谢你,那我们就把鸡蛋敲到碗里哦,然后搅拌均匀。接下来就可以倒入牛奶、黄油和盐巴了,你帮我拿下好吗?
瓜瓜:可以(跑去拿东西)
我:好了,牛奶黄油盐巴都加好了,咱们放置15分钟就可以煎饼啦。
(假装给平底锅抹上黄油,然后倒入面糊煎熟)
瓜瓜:哇,妈妈煎饼好香啊。
这样一步步引导下来,瓜瓜就知道达到目标(做煎饼)所需要的流程,以及每个流程下自己的选择。这些流程就是编程代码的思路。
大家平时在家都是怎么陪娃玩角色扮演的呀?有好的方法不妨留言做个分享哦,么么!
常见问题Q&A
1、孩子一直重复玩同一个角色扮演游戏正常吗?
熟悉的游戏,很容易给孩子“一切尽在掌握”的感觉,让孩子很容易放松,觉得安全,舒服。(很多孩子喜欢让父母反复讲同一个故事,也是类似的道理。)
所以,没关系的,喜欢就让他重复玩,你会发现随着一次次的游戏,孩子的状态是在慢慢改变的。
但如果发现一个孩子有些过度地重复玩某个游戏,那么,除了“喜欢”,“安全”,一定还有某种原因。
像我一个朋友的孩子对蛋白质过敏,鸡蛋、牛奶、蛋糕都不能吃,但她玩角色扮演的时候就特别喜欢吃这些。也是变相的弥补。
遇到类似的情况,我们首先要考虑的不是怎么引导孩子玩新的游戏,而是要仔细观察孩子重复玩游戏背后的原因。
2、孩子拒绝玩角色扮演游戏怎么办?
即使是特别擅长陪孩子玩的人,也难免会遇到在游戏中让孩子不高兴了,甚至把孩子惹急了的情况。
碰到这种情况,就不要强行进行下去了,先暂停游戏,安抚孩子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