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这个方式教育孩子,比大声呵斥制止否定更有效
宝宝今天9个月21天,会叫妈妈,我之前一直认为这么小的小宝宝,能分清妈妈呼唤妈妈的原因,在于生存的本能需求,需要妈妈的喂养,需要妈妈的温暖,需要妈妈的照顾。
但最近我发现,他开始用自己独特的,发自本能,又简单直白的方式,表达他爱我。他表达爱意的方式就是,喜欢把自己稀罕的东西送给我。
这在以前,从他手里拿走一个不该玩的东西,几乎得用力掰开他一根根的小手指头才行,而且还会濒临奔溃哭闹不止。
01 就像猫的报恩是抓老鼠送给主人,宝宝的爱都在他送给你的玩具里我们家宝宝喜欢各种有新鲜感的东西,不局限于玩具。比如前些天,他发现拼接泡沫地垫的边能抠起来,越发激起了他的兴趣,天天抠起来当剑玩,简直爱不释手。
当我在围栏里陪他玩的时候,他玩累了“宝剑”,爬到我面前,一只小手抓着“宝剑”,摇摇晃晃的伸到我面前,把他此刻深爱的“玩具”放到了我手里。
然后两只小手收回,放在胸前揉搓,好像羞怯的不安的玩着手指头一样。微微低着小脑袋,露出唯一的两颗大门牙,腼腆的咯咯冲我乐。他把他觉得最有意思的东西,主动送给了我。
我一开始觉得奇怪,宝宝给我这个泡沫地垫的横边干嘛?我庆幸当时我没有不以为然的扔到一旁,而是接过他的“宝剑”,立马搂着他,露出特别惊喜特别开心的表情回应他“谢谢宝宝”!
这让他原本因为揉搓小手而夹紧的胳膊,立马向我张开了大大的怀抱,以跪立的姿势扑到了我怀里,笑的更开心了。
我立马觉察到,我理解对了他的意思,做对了他想要看到的反应。于是我又拿着他送给我的“宝剑”逗他,学着他的样子,这比划一下,那敲打一番。
这下更把他逗乐了,笑的前仰后翻,扑到我怀里又拱又蹭。他明白我理解了他的爱,并用他能理解的表达方式回应了他。
那一瞬间,虽然他不会说话不会表达,但是我觉得我们彼此靠得特别特别的近。我觉得他真的满眼都是我,他最喜欢的东西自己玩过之后,第一个想到的是跟我分享,让我也得到那样的快乐。
02 用默契,化解一场叛逆的抵抗后来有一次,晚上我给他洗澡,肉乎乎的小人儿坐在澡盆里,饶有兴趣的玩着水里的毛巾。这么大的宝宝还处于口欲期,见着什么感兴趣的,都先放嘴里尝尝。
吸饱了洗澡水的毛巾,可不能让宝宝吃进肚子里,我就想抢下来。可试了几次都没抢下来,别看人不大点,力气还不小,攥紧小拳头死死抓住湿毛巾,一意孤行的往嘴里塞。
眼看僵持之下,宝宝马上就要生气大叫了。我只能冷静下来,想起我们之前玩“宝剑”的快乐时光,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温柔的跟他说“可以给妈妈吗”。他突然停下,抬起头用晶莹透亮的大眼睛看看我,略有不舍的松了手,把湿毛巾让给了我。
看他略显失落,我逗了逗他的小脸蛋说“谢谢宝宝把毛巾送给妈妈,妈妈就用宝宝送的毛巾,给宝宝洗白白啦”!他立马忘记了不开心的事,咯咯的乐开了花,开始兴奋的拍打水花玩,时不时又抬起头来冲我笑。
对我来说是一次意外的收获,也给了我很大的启发。正是我之前正确的回应方式,建立了我们之间的小默契。
这点小默契就是,他不喜欢别人抢走他的东西,限制他的行为,但是他愿意把自己当下最喜欢的东西,分享给她最爱的妈妈,并且在完成这场分享后,妈妈应该回应他“谢谢”来结束这场分享“仪式”。
从此,他每次拿着不该玩的东西“捣乱”时,我就坐到他面前,两只手伸向他说“可以给妈妈吗”,即使看得出舍不得,最后也都给我了。
这比之前强行教育他“宝宝那个不可以玩”,强行让他放下,或直接从他手里抢过来,要行之有效得多,也没有激发他的负面情绪,不哭不闹。
他可能心里想着,虽然自己很舍不得,但是既然妈妈想要妈妈喜欢,还是给妈妈好了,谁让我这么爱她呢。这么想,我们家宝宝还真是个小暖男呢。
03 日常积累的“小默契”,却是教育孩子的“大法宝”我很庆幸当时发现了宝宝的这点成长,发现了他的小心思,正确的做法既没有让他伤心受挫,也让避免了我们之后的很多矛盾隐患。
而很多妈妈,在面对孩子的行为,总是用大人的价值观,逼迫孩子去做出令他们满意的,所谓正确的行为。
比如,当孩子害怕恐龙玩具时,让他学会勇敢,这对大人来说看似简单,见怪不怪,但对未经世事的孩子来说,这太难了!勇敢是什么?对他来说这太抽象了!不如跟他说“你看,这是佩奇的弟弟乔治最喜欢的恐龙呀”。
每个孩子都是一张白纸,他们很多行为或许出自本能,在他们的小脑袋里无关对错,怎么引导,全在父母一念之间。
在他做了大人认为不好的行为时,给孩子另一个正面的选择或是引导,比直接否定他的行为,直接逼他面对,要有用得多。
其次,孩子更愿意听从他内心最信赖的声音。成为孩子最信赖的人,就能在孩子今后的教育过程中,事半功倍。而在此之前,父母应该做的就是学会理解孩子的行为语言,用同样他们能理解的行为去表达爱意。
这样更有利于建立你们之间的小默契,培养你们之间的小仪式。好的教育方式是在孩子犯错时,用日常积累的这些默契,属于你们之间的“语言”去化解,而不是大声呵斥、严厉制止、一味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