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钢铁侠与蜘蛛侠的"父子传承":唯有相信,才有可能

2019-09-28 22:52:08孕产
一、电影中的“相信”"这个世上的人,总要相信些什么,而一旦相信了,他们什么都会信。"这是《蜘蛛侠——英雄远征》电影里反派神秘侠的一句话。
一、电影中的“相信”

"这个世上的人,总要相信些什么,而一旦相信了,他们什么都会信。"这是《蜘蛛侠——英雄远征》电影里反派神秘侠的一句话。

电影中,逝去的钢铁侠选择了把"伊迪斯"系统留给了小蜘蛛,因为他坚信小蜘蛛的善良和勇敢,足以让他在危难时为人类社会挺身而出。

可一心只想当"好邻居蜘蛛侠"小蜘蛛并没有意识到自己肩头的重担,只想和同学好好度假,追自己喜欢的女孩,在神秘侠利用全息投影技术创造了一个又一个的谎言:平行宇宙、四元素众时,小蜘蛛相信了神秘侠,将钢铁侠的遗物拱手相让于他。

一开始小蜘蛛在神秘侠制造的虚拟世界中挣扎、彷徨、逃避。友情、爱情、对自我的否定、对钢铁侠的念怀;对世界的责任、对于平凡生活的向往,一幕幕场景的变幻,都是直击灵魂深处的拷问。第一次陷入幻境时,他懵懂地相信着周围,以为神盾局局长真的来解救他,结果被打得毫无还手之力,死里逃生。

人一旦相信了自己的无能,他便变得懦弱、自卑,陷入无止境的自我否定;可人一旦相信了自己的可能,他便勇于超越自己,并敢于为之赴汤蹈火。

最后,他清醒地意识到虚幻,承载着钢铁侠对他的信任、怀着着"欲戴皇冠,必承其重"的使命感,他主动冲进虚拟世界的中心,奋力打落一架架的无人机,相信着自己的第六感"蜘蛛激灵",最终打破幻象,打败了神秘侠。

唯有相信,才有可能。

二、信念的力量

不由得想起以前看到过的一则可爱的新闻,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收到了一位9岁男孩Jack的申请工作书,Jack相信自己是银河守卫者,向NASA申请守卫行星的工作,原因是他的妹妹说他是一个外星人,他可以学着像外星人一样思考!

而NASA的回信也是温暖至极,小心翼翼地守护着男孩的梦想,他们回复说:"听说你是一名银河守卫者,并且有兴趣申请我们的行星守卫官,这很棒!"同时又鼓励男孩:"我们一直都希望未来可期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加入我们,希望你在学校努力学习,期待有一天能在NASA见到你。"

这位四年级的"银河守卫者"收到回信后,开心地穿上了宇航员的衣服!

也许,他妹妹只是偶尔一说,这个孩子便傻乎乎地相信了,但男孩凭着直率、勇敢向NASA投了"简历",而NASA也编织了一个让他向往的"梦境",让男孩继续相信下去。可能在未来,这个男孩会因为他儿时这份傻乎乎的"相信",不断努力奋斗,最终成为NASA的"行星守卫官"!

唯有相信,才有可能。这个道理放在育儿路上,也同样适用。

人是很容易受到暗示的。试想想,若是一个孩子总被老师夸奖为品行端正,善良友爱,他就会在这种氛围里渐渐生发出自我肯定的意识,他的品行就会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而如果一个孩子总被暗示为有某个问题,他就会在这方面不断地自我否定,逐渐丧失自信,向坏的方向滑去。

作为家长,你相信孩子有多好,孩子就会表现的有多努力。你相信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他就会朝着那个方向不断奋斗。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教育孩子的全部奥秘在于:相信孩子。"相信相信每个孩子的独特性,相信每个孩子都能创造无限的可能性。家长给予孩子正面的信赖,相当于给予孩子积极的自我暗示,从而让孩子们抛弃无情的否定,并不断战胜自己、超越自己,成为一个自信自爱的人。

心理学规律中有一个著名的罗森塔尔效应,又叫期望效应。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到一个学校里做完调查后,随手划了一部分学生名单告诉班主任,这些学生智商很高、很有发展潜力,但实际上罗森塔尔对这些学生毫无了解,真的只是随手一划。一个学期过去了,奇迹发生了,那几个被他选出的学生现在真的成为了班上的佼佼者。

这个实验揭示了教育过程中这样一种心理现象:实验者向教师提供某类学生有极好发展潜力的假信息,引发教师对这类学生产生期望,从而对他们表现出特别的关照、注意;学生体察到教师对自己的这种期望,受到激励,因而更加勤奋努力地学习,结果,智力和学习成绩大幅度提高。

真诚的期待加上不懈的努力,终会结出预期的果实。所以,相信你的孩子吧!家长真诚的期待会成为孩子发展的动力和方向。

三、 只是信任是不够的

虽然"相信孩子"是促进孩子良好发展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也就是说,相信也不能违背客观规律。"相信孩子"的确能对孩子的发展产生积极作用,但是有时,当家长的期望值远高于孩子的能力时,仅一句"孩子,我相信你"是远远不够的。虽然那瞬间可以让孩子感受到鼓励,但却毫无实质性帮助。孩子不一定能达成期望中的改变,也许还会因为能力与期望相差过大而焦虑。

比如,一年级下学期的孩子就要写作文了,而且要求不低,这对大多数孩子而言,是超出其能力的。如果这个时候,妈妈只是简单地鼓励孩子:"我相信你,你自己一定能行的。"那孩子可能要哭了,明明自己很多字还不会写,还要开始自己钻研作文的问题。这样的相信,过于盲目,是违背客观规律的。

四、 如何相信孩子也是一门学问

相信不可盲目,否则过犹不及,只会徒增孩子压力,所以父母如何表达自己对孩子的信任与期望也是需要考究的。

(1) 无条件积极关注,建立信任关系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提出的概念。罗杰斯相信,人性在根本上是好的,任其发展会使其发挥出其所有的功能。然而在实际生活中,大部分父母只在孩子符合他们期望的时候才爱孩子,比如只有在"听话"、"成绩好"等一系列条件下,才显露出自己对孩子的爱。这种有条件的关注让孩子得到的心理暗示是:只有做了父母想让他们做的事情,才能得到爱。如此一来,孩子慢慢地学会了放弃真实情感和愿望,去迎合父母,下一次当父母说出相信你能做到时,孩子感受到的不是鼓励,而是要求。

矫正这种弄巧成拙做法的良药,就是"无条件积极关注"。如何做到呢?

不再想控制孩子的一切,用自己的标准要求孩子,而是把他当做一个人,尊重他,赋予孩子做决定的自由,凡事与孩子商量,这些都会激发他的能量。

再者就是相信孩子会成为他自己。不需要伪装,不需要压抑。他会成为一个负责任的,自我主导的人,一个拥有个人目标和价值观的人。

一位妈妈试着用无条件积极关注的方法和儿子建立信任关系后,她表示:"不去逼迫孩子后,他不再像以前那样逆反,现在就真的很善良可爱。看到我给他洗袜子,他会说。'妈妈,袜子那么臭,都给我洗,妈妈对我真好....... '在很多个方面也显得很懂事。"而在此之前,这位妈妈总是用一种"斗争"的态度来对待儿子,导致儿子对妈妈的信任感不强,对妈妈的爱缺乏安全感,特别叛逆。

(2) 根据孩子的最近发展区,表达期许

前苏联发展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最近发展区"的理论。

什么是最近发展区?其实就是孩子学习和进步发生的地方。简单说来最近发展区就是孩子站起来、踮踮脚、伸伸胳膊能够够得着的地方。天上的星星很美丽,但距离太遥远;脚下的石头,伸伸脚就能碰到,所以不屑于去捡它,因为太容易,没劲。最能调动孩子学习积极性的是,孩子稍作思考或是在大人稍微引导下便能弄懂学会的知识。

比如3岁的小宝宝在学习自己穿衣服这件事上,有的宝宝总会穿反,这个时候家长可以告诉孩子如何根据标签的位置判断衣服的前后方向,再过渡到裤子,向孩子演示如何拉大裤腰看清楚左右裤腿的方向……在指导后微笑着对宝宝说:"妈妈相信下一次宝宝一定可以自己穿衣服的!"

父母在表达期许时,要了解孩子该年龄的发展特点,同时为孩子提供循序渐进的"阶梯"。要知道,孩子各个能力的发展区域是相互关联和影响的,不要对孩子表达出过于超出孩子年龄段发展特点和实际能力的期望和要求。

(3)成为成长型思维父母,用发展的目光看待孩子

"成长型思维"的概念,来源于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的《终身成长》,根据人们对能力发展的认知,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固定型思维和 成长型思维。固定型思维模式认为,聪明才智等能力是天生的,后天无法改变;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天赋只是起点,人的才智通过锻炼可以提高,只要努力就可以做的更好。

所以具有成长型思维的父母,能够更善于称赞孩子的努力,教孩子拥抱挫折和挑战。孩子也会受到成长型思维的影响,成为一个相信自己,永不放弃的孩子。

当孩子遇到问题时,家长可以通过换个说法,帮助孩子换种思维。

1. 当孩子犯错的时候,家长可以从"你怎么做错了!"换成"这次错了,以后就知道这么做是错的。"

2. 当孩子遇到挑战时,家长可以从"你怎么总做不好这些!"换成"现在可能做不好,单没关系,不断挑战和学习后会越来越擅长的。"

3. 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可以从"这太难了,你不用做了!"换成"只要花足够的时间和精力,一切皆有可能!"

4. 当孩子遇到困惑时,家长可以从"你怎么总是不懂!"换成"只要把漏掉的信息找出来,肯定能搞明白的。"

5. 当孩子想放弃时,家长可以从"不可半途而废"换成"问题没有方法多,换个方法再想想。"

6. 当觉得孩子不够聪明时,家长可以从"你怎么那么笨,看看别人家孩子"换成"试着学习一下别人的学习方法,再认真做,你也可以变得更聪明!"

写在最后,每个孩子都是一朵花,有着自己特殊的花期,相信孩子,静等花开。也许你的种子永远不会开花,因为那是参天大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