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孩子连时间都管不好,怎样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家长不妨这样做

2019-09-18 11:26:03孕产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让学生自习,就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有的学生不用10秒就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整节课都没闲过,过得很充实;有的学生会发呆一分钟,接着翻找自己的抽屉和箱子,十分钟过去了,还没找到一件能立即做的事。

"

在平时的教学中,如果我们让学生自习,就会看到两种截然不同的现象:有的学生不用10秒就能找到自己要做的事情,整节课都没闲过,过得很充实;有的学生会发呆一分钟,接着翻找自己的抽屉和箱子,十分钟过去了,还没找到一件能立即做的事,这时他们要么聊聊天,要么自己搞小动作,有时看不下去提醒他们,他们才慢吞吞地找出一份抄写或背诵的作业。这两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高下立判。

美国有一项研究表明,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直接影响学习效率和成绩。问题是,孩子不是天生就会管理自己的时间,需要后天的培养。有的家长希望孩子能在学校掌握这项本领,可是老师每天都要面对这么多的学生,教学任务又重,实在是有心无力,最好的教练,其实还是家长自己。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才能帮助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时间呢?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

1、帮助孩子找到自主时间

家长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自主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孩子可以决定自己做什么,不做什么。

现在的孩子上学比过去忙多了,正课从早上到晚,课间许多时候都被拖堂冲掉,孩子们要想得到点自由,除了体育、音乐、美术这类没有考试压力的课堂,就只有上课开小差了。有的学校管的严,要求午餐时间、休息时间禁止说话,晚修开始的时间一再往前推,孩子的自主时间被压得所剩无几。

离开学校回到家,许多家长也不让孩子闲着,报这个班那个班,即便待在家,也总是不停地唠叨,生怕孩子不干“正事”。常常有家长向我吐槽:“我家小孩一点时间观念都没有,回到家只知道看手机玩游戏,怎么说都不听,还不如放到学校去!”其实,孩子缺乏自主时间,就好比缺少培育庄稼的土壤,时间管理能力无法茁壮成长,一旦有点自己的时间,他们就会不知所措,只能追随自己的本能,什么爽就做什么。

那么,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家长在家里要敢于把时间换给孩子。一方面,不要自作主张给孩子“添小灶”,比如布置更多的学习任务,或者强行报补习班;另一方面,当孩子给自主时间安排了活动时,不要随便否定孩子的选择,要相信孩子。

其次,家长还要和孩子一起找到自主时间。一个方法,是把孩子一周的时间分成三类:第一类是生活必需,比如睡觉、吃饭、洗漱、洗衣服等等,用红色表示;第二类是被动时间,比如上课、开会、升旗、跑操等等,用黄色表示;第三类是自主时间,直接留白就行。

家长可以用一张表格,如果孩子周一到周五在学校,就把学校的作息时间表复制过来,进行分类;如果孩子假期在家,那么除了生活必需,还要划出足够的被动时间,用来完成假期作业,剩下的才留给孩子。

如此分类以后,孩子一周里有多少自主时间,就一目了然。这样既能顺应孩子的学习和生活节奏,又方便孩子站在一周的高度,来统筹自己的活动。

2、帮助孩子用好自主时间

找到自主时间,下一步就是把时间用好。时间没用好,无异于浪费。时间的使用,是通过做事情来体现的,有的孩子一有时间,就只知道打球玩游戏,别的什么都不会。家长要怎么做,才能助孩子一臂之力呢?

(1)找到高价值的事情

用好时间的第一个思路,就是找到高价值的事情。家长可以跟孩子讨论两个核心问题,找到这些事情。

第一个问题是,做什么能让学习变得更好?回答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扩大知识面,比如阅读经典的科普和文学作品、收看高评分的纪录片、或者收听高质量的广播等等;二是升级学习方法,比如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堂听讲、笔记整理等等;三是寻找机会输出,比如写文章发布,组建学习互组小组,准备学科竞赛等等。

第二个问题是,做什么能让生活变得更好?回答同样可以从三个方面出发,一是让自己变得更好,比如锻炼身体、发展兴趣爱好、参加技能培训等等;二是让世界变得更好,比如养花种草、饲养动物、做做家务等等;三是与他人相处得更好,比如参加有意义的社交活动。

通过讨论,孩子会得出一张清单,每当遇到自主时间,只要看一眼,立马就能找到一件高价值的事情做。家长还可以跟孩子做进一步的筛选,让清单变得更加精简。

(2)提高做事情的效率

用好时间的第二个思路,就是提高做事情的效率。家长可以在两个方向上引导孩子,帮助孩子提高做事效率。

第一个方向,是借助工具。工具本来就是为了提高效率而诞生,在信息化高速发展的今天,网络更应该是孩子必不可少的得力工具之一。比如,有的孩子在做数学题时,如果某道题想半天不会,就干脆不做了,其实他可以用小猿搜题APP一扫,立马就能看到参考答案;当作业数量一多,有的孩子就容易漏掉某一些,其实他只要列一个作业清单,就可以轻松跟进完成情况了。

第二个方向,是改进方法。同样的事情,有的方法做起来就是会事半功倍。孩子如果一味顾着埋头做事,很可能会错过一些自我升级的机会。比如背元素周期表,有的孩子死记半天,也没背下几个,而有的孩子找了个口诀,几分钟就搞定了;又比如有的孩子做课堂笔记时,只是照抄板书,结果课后连自己都不想看一眼,而有的孩子使用康奈尔笔记法,不仅课堂上记得飞快,课后的复习也很容易抓住重点,效率轻松碾压前者。

借助工具和改进方法,既能让孩子摆脱低效,又能激发孩子解决问题的兴趣,让他们主动迎接学习和生活的挑战。

3、有效推动孩子改变行为

许多家长以为,只要找到了管理时间的办法,孩子就自动学会了管理时间。显然这是不大可能的,家长还需要做的,是帮助孩子推动行为的改变。怎么做呢?

(1)找到旧行为背后的焦虑

有时候,孩子也知道自己管理时间的某个行为不好,可就是改不了,那不是因为孩子不懂事,而是因为这个旧行为“解决”了孩子内心的某个焦虑。

比如,有的孩子习惯把周末作业推到周日晚上才开始动,常常做到三更半夜,有时甚至还做不完。有的家长会苦口婆心地劝孩子,周五晚上就开始做作业,做完就能安心地玩了。有时孩子也懂这个道理,可就是改不了。为什么呢?如果家长再与孩子深入交谈,就会发现,孩子把周末作业往后推,就可以晚一点见到作业,这样面对作业的无力感就少一点,这才是孩子内心的焦虑。了解到这点,家长才能有针对性地找办法帮助孩子。

(2)针对焦虑设计新行为,创造新经验

了解了孩子内心的焦虑,家长就要和孩子一起,为焦虑的解决设计新的行为,并且在孩子尝试之后,和他一起对比新经验和旧经验。

像上面的例子,家长不妨建议孩子在周五晚上就着手处理周末作业,简单的快速搞定,困难的制定好应对方案,分批处理。在孩子尝试之后,和他一起对比两种做法带来的好处,让孩子感受到新做法的确能给自己更多的掌控感。

(3)小步子原理,让孩子走出改变的第一步

找到了新的行为,有的家长常常急着做甩手掌柜,其实孩子很有可能会被新行为困住,连第一步都迈不开。家长应该做的,就是帮助孩子找到能落实的行动,一步一步走向成功。

继续上面的例子,新做法听起来简单,实际上,孩子真要面对周末作业时,可能会重新陷入无从下手的困境。家长不妨帮助孩子找到当下能做的行动,比如先列出一张周末作业清单,接着逐项预估完成难度,然后着手处理简单的作业,再为困难的作业作应对方案。这样,孩子只需要关注眼前的行动,就能渐渐地走出困境。

(4)营造氛围,让新行为变成新习惯

孩子接受了新的行为,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让新行为变成习惯,否则还是会回到旧行为。家长可以通过营造氛围,让新行为自然而然地发生。

还是上面的例子,家长不妨在周五晚上谢绝外出的活动,在家里陪伴孩子,同时做点安静的事情。另外,家长应该和孩子一起,布置一个专门的学习角,还可以邀请孩子的同学到家里来,一起做周末作业,有了适合学习的气氛,孩子也就更容易选择做周末作业了。

(5)情感触发,让孩子主动选择改变

有时,家长有好办法,可是孩子偏偏不听,所以也是白搭。那么,家长如何才能让孩子接受呢?答案是,让孩子感受到你对他的爱与期待。有的家长对孩子动不动就辱骂和批评,孩子又怎么可能会接受呢!

回到刚才的例子,家长可以和孩子一起讨论时间管理的好处,阅读时间管理达人的成功故事,经常鼓励孩子,允许孩子犯错误,并且和孩子共同面对困难。孩子自然能从家长的言语和行动中,感受到对自己的爱和期待,为了珍惜这一份期待,他们往往会主动寻求改变。

结束语:培养孩子的时间管理能力,不是随便从网上搜集几个所谓的技巧,就可以解决的。家长需要形成一套系统的思路,贯穿孩子学习的始终,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走向成功。再说,在帮助孩子成长的同时,我们家长也在一同成长,何乐而不为呢!

- End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