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首页 > 孕产

孕产

家有小学生,管要严而不伤害,家长应当怎么做?

2019-09-16 15:52:06孕产
答:有人说小孩子就是家长手心里的一只小鸟,握太松还没学会飞的小鸟会摔着,握太紧连气儿都没得喘的小鸟就死了——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既不摔着又不拘着,还可以学一身过硬本事冲向高远蓝天展翅翱翔。
"

家长邀答:女儿十二岁,上五年级,最近老跟我冲突,嫌我管得太严。我应当是个还算有章程的妈妈,可最近一管她就心乱如麻,不敢太松,又不能太严,愁白了头啊有木有!到底怎么管才能让家长和孩子双方都不难受?

答:有人说小孩子就是家长手心里的一只小鸟,握太松还没学会飞的小鸟会摔着,握太紧连气儿都没得喘的小鸟就死了——到底要怎么做,才能既不摔着又不拘着,还可以学一身过硬本事冲向高远蓝天展翅翱翔?我从许多个成功家庭教育案例中提炼总结,得了十六个字:严而守理、严应守度、严要守恒、严且守方。这个“十六字法”,又该如何针对性实践于不同家庭、不同孩子的日常养育与教育呢?

1、十二岁女孩说“不要你管”时候,她在说什么?

十二岁女孩说“不要你管”时候,她在说什么?她在说:“请你做好你自己,我也会做好我自己!”

再往透里掰一掰,当孩子强烈抗议要求“不要你管”的时候,往好听了说她是在强调“请你做好你自己,我也会做好我自己!”往不好听说,就是孩子瞧不起你!因为你连你自己都做不好你又有什么理由和立场强迫孩子做的更好呢?

十二岁的女孩子,她们的生理和心理正在发生化学反应般的、异象频生的巨大变化。她们除了要用尽一切力气和心理能量来适应这种变化之外,还得尽一切可能迎合并满足家长对她们的高期望值,更得分出心神应对自己生理状态、性别变化而引动的外部世界人与事的相应反馈……真的,她们实在是没有多余精力和心力再周旋和抵挡来自于至亲至爱至信父母的伤害或绑缚!

是的,家长们丧失了感觉眼前头这个孩子一切心理变化并与之同频共振的能力,也越来越不在乎眼前头这个孩子本身了,家长们全部的注意力和全部的在乎,都只指向这个孩子考试成绩、音乐特长等等外在功利所能够带来的荣耀、成功与面子——“不要你管!”这是孩子向家长发出的深自灵魂的求救!

十二岁的女孩子,她们到底要承受哪些远远超出于大人们想象的重压?

第一,要承受青春期生理成长的疼痛。

青春期来临,女孩儿们要承受身体急剧变化、肌肉骨骼急剧成长、身高体重急剧增加的生理性疼痛,她们还得承受第二性征日趋显露与成熟,乳房发育、脂肪增多等等引起的心理性焦虑……而这些变化,是要持续两年多时间才能够达到青春盛期!两年,两个三百六十五天的每一个白天与黑夜,她们都要一个人扛着捱着这些隐秘的成长与隐秘的痛苦。

当然,如果她们的成长发育与同龄人相对滞后或超前,她们需要承受的心理压力与熬煎更会翻上好几倍。发育滞后了、发育超前了,她们都会觉得自己被同伴瞧不起、被同伴的成长所压抑,有一种名为“自卑”的东西就会如同附骨之疽,一点点蚕食她们心里头的光与热、蚕食迎接青春到来时候的飞扬与明亮,她独自一个人一点点坠入黑暗、坠入深渊,家长却看不见,却以“都是为了你好”的名义落井下石般只管追着赶着要一个好成绩和好表现!

第二,要承受对自我进行重新评价的焦虑。

十二岁女孩子,伴随着性成熟本身引起的心理焦虑感,身体本身的生理变化也会催生又自豪又自卑的焦虑——以前对自己身体的固有认识、身体功能信赖等将遭受严重怀疑!她们需要重新发现自己、探索自己。而这些对自己的发现与探索,需要通过周围伙伴在与她们往来过程中的新反应及新人际关系、新群体价值的新效应来实现,尤其是家长的观点和评价,对十二岁女孩子原有道德标准及自我价值实现是否稳定、女孩儿性别与角色是否稳定有着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

尤其是,当父母的观点和评价,明显与同伴或其他重要人物的评价不同甚至相反时,对女孩儿身心灵的和谐或矛盾、重建或毁灭简直具有原子弹爆炸般的毁灭性能量。

第三,要承受原生家庭依恋关系变化的挑战。

十二岁的女孩儿,从原本与爸爸妈妈亲密无间的百分百依恋关系,慢慢转向于自我精神与心灵的独立,倾向于同性和异性伙伴的交往,她们既要扮演父母的乖女儿角色,又要挑战于伙伴群体中具有独立话语权的社会角色,还得想方设法平衡这各种角色在自己身心中所占比例、生活中所占时间的矛盾。而处理这各种角色及关系所获得的正面经验、反面经验,都将成为女孩儿们成年之后所遭遇大量问题能够得到良好解决的基本经验来源——在这个关键阶段,父母是严管、忽略、拒绝或适度放手鼓励她们走出去,便显得尤为重要。

第四,要承受认知改变导致的初级叛逆。

十二岁的女孩子,正是心理性格定性的初期过度阶段,最明显的性格特征必然是“不服管教”。她们会想方设法“装成熟”——“装成熟”的背后是什么?是需要被肯定的极度渴望。尤其是来自于父母的,像对待一个体面成年人那样平等的尊重、真诚的肯定,对女孩儿们愿意自动自觉管束自己的“胡思乱想”和“胡作非为”简直具有定海神针的作用。比如小伙伴之间彼此促生和攀比的虚荣心把控、与异性交往的分寸把握、想要吸引别人最大注意力的本能、极度需要独立空间而父母无界限干涉的让步程度等等,都是在拥有了父母妥帖陪伴、合理理解、充分尊重的前提下才会趋于正向。

2、如何在严管与不管之间找准合理尺度,进而顺畅实施对孩子的教育职责?

什么是严格管理?我们只需要了解与之完全相反的宽松式管理,对其精髓要义便会一目了然。

宽松式管理是管理者向被管理者提出一个标准和倡导,但是并不使用某些强制手段来要求被管理者执行——很显见的,宽松式管理有一个基本前提,它只适合于高道德素质水平、高自理自控能力的人。

我们家这个才上小学的、调皮捣蛋又精灵可爱的小姑娘,她们符合这个条件吗?当然不!高道德素质水平和高自理自控能力,是树立在远远处的、引诱孩子去朝拜的成长方向,是较远的将来才可能抵达和实现的成长目标。十二岁的女孩儿,说她们是一个装满了汽油的桶子都不为,这一桶汽油是要转化为建设性能量?或是转化为破坏性能量?关键的关键便在于家长“管与不管”之间尺度的把控。

宽松式管理,确实可以激发孩子们的自主创新力、发散性思维和自我能动性,确实能够让孩子们在家庭和学校中有更多的表现机会和发展机会,确实能够丰富孩子们的精神情操,让孩子们有更多自由发展的余地。

但是,宽松式管理的问题与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尤其对于十一二岁的小学生而言。宽松式管理在有意识培养她们独立人格方面的“无为”,在对求知过程及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无效”,以及对身心灵综合成长及未来社会高素质人才需求适应方面的“无力”,都是对有些家长以西方式所谓自由所谓民主为借口稀里糊涂放羊吃草而丧失了对女孩自律自控能力、自我管理能力等良好习惯定型化培养最佳时机的警告!

“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使每个孩子的潜能在一个有准备的环境中得到自我发展的自由。”蒙台梭利所强调的“有准备的环境”是指什么?是指家长要“有意识的”为孩子创造一个能够轻松、愉快、自由、主动去发现、去思考、去探索并从中获得知识经验的家庭生活环境,这种家庭生活环境如同阳光滋养万物那样滋养着身在其中的孩子,会让小姑娘们在情感、信念、意志、行为和价值观方面不知不觉被濡润和养育——能够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应当是什么样子呢?十六个字:严而守理、严应守度、严要守恒、严且守方。

3、严而守理、严应守度、严要守恒、严且守方的“十六字法”,如何落地?

家长对小学阶段孩子们有效管理严与松分寸把控的“十六字法”,其中有四个字是重复的——“守”!“守”这个字在家庭教育中的重大意义和释义有两层:

“守”字,从宀从寸,其造字本义是说,房屋里面有人手持器械,是谓护卫家园、御寇入侵,这也是我所理解“能够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家庭生活环境”的第一层释义;

第二层释义是指“能够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家长教育方式”, 宀表房屋、寸为法度,合起来表示掌管法度,即职责、职守。

身为家长,在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最重要的职能无非有二:一是保护孩子身体和心理不被外界损伤,二是在严管与不管之间找准合理法度以便顺畅履行对孩子的养育职责。这两层职能,进一步拆解开来,就是“严而守理、严应守度、严要守恒、严且守方”,这“十六字法”在家庭教育过程中要如何落地?

第一,严而守理

何谓理?原义是指物质本身的纹路、层次,及客观事物本身的次序,也有“事物的规律及是非得失的标准”之义。与此相应的,“十六字法”第一法“严而守礼”有两个含义:

一是指家长在管理孩子生活与学习过程中,要尊重和遵循孩子的生理、心理成长规律。

要将自己变成孩子去管理和引导孩子,而不是高高在上以自己的所情所愿所思所想为管理出发点而完全无视甚至悖逆孩子的成长规律。

二是要求孩子做到的,家长自己必须先做到。

有太多家长在家庭教育中最常干的事就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给孩子安排了严格的作息时间表并打印出来贴在墙上,要求早早起床、晚晚休息、抓住每一分每一秒读书学习做作业。可家长自己呢?要么是哗啦啦搓麻将声彻夜不休,要么是无所事事狂追百集百集的口水剧,要么葛优瘫没日没夜玩手机……与其唾沫飞溅跟孩子说几火车道理还不如以身作则读一本好书、做一件实事给孩子看来的更有效。

有个小学生不小心打碎了学校玻璃,之后被老师要求赔款和罚款500元——“奶奶,我前天把学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受到惩罚,所以我跳楼了。”这是孩子的遗书,是写给奶奶的。按常理与常情来说,不是应当将事情告诉给最亲最爱的爸爸妈妈吗?为什么却没有?因为爸妈事无巨细过度严格近乎严苛的管理,使爸妈在小孩子心目中像择人而噬的怪兽一样只代表了“恐惧”和“可怕”,理所当然的,当遭遇重大挫折时候,小孩子又怎么可能有勇气和底气向他们求助?

是的,孩子们都会害怕为严而严、绝对权威的家长,却会敬爱“严而守理”、以身作则的爸爸妈妈。害怕催生的是畏惧和远离,敬爱催生的是尊敬和亲近。尊重和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并以身作则的、“严而守理”的父母,将会成全十一二岁女孩儿们知行合一的自我肯定,成全她们心理性格初期过度阶段内部成长与外部肯定的平衡。

第二,严应守度

何谓“度”?古者五度:分、寸、尺、丈、引谓之制。与此相应的,何为家长养育和教育孩子过程中第二法的“严而守度”?最简单的解释是指,家长管理孩子的“善恶界限”与“心之界限”。

一是谨守善界限。

正所谓善恶一线间,每一个身为家长的人们,都是烟火红尘中的平凡男女,谁不曾在善与恶之间摇摆徘徊?关键的关键在于,摇摆或徘徊的最终结果是心灵的天平偏向了恶还是偏向了善?偏向善,便会生出勇气和智慧,同时又能战胜更多的恶;偏向了恶的话,又有什么好说的呢?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恶狼怎么可能养育出如花的羔羊或翱翔的雄鹰?

二是谨守心之界限。

谨守“心之界限”的家长们,对待孩子的任何时候、任何事情上都会有一条绝对清晰又坚定的界限。这条心之界限落地于“能够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家庭生活环境和家长教育方式”,便是对孩子心理界限和空间界限的起码尊重。

没有“心之界限”意识的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

——我的事我说了算,你的事儿我说了算;我的就是我的,你的还是我的。

有“心之界限”意识的家长是如何对待孩子的呢?

——我的事儿我说了算,你的事你说了算;我的就是我的,你的就是你的。

说难听点,街边乱串的野狗撒一泡尿当标志,其他的野狗便都知道不能侵犯,这是它们的地盘意识和界限意识,严而无度到没有“心之界限”的某些家长简直还不如它们呢。这些家长侵犯孩子们的心理边界和空间边界时候为何会如此理所当然?是因为这些家长表面上看起来是个成年人人,但心理状态上依旧是个小婴儿,所以会以小婴儿的心理模式与自家孩子形成情绪心理的共生关系中。

三是剥离情感共生关系。

家长与子女之间的情绪和心理共生关系中有两组矛盾,一是付出与剥削,二是控制与服从。

对小婴儿来说,他哇哇大哭,爸爸妈妈就围着他转,所以他就会有一种“妈妈得围着我转,我说了算”的错觉,他的潜意识里慢慢就会形成“我可以自由使用这个世界”的错觉——小婴儿的此种意识,如果在成长过程中没有被正确的引导和矫正,而是被养育者越来越过分的娇纵、过度的宠溺而强化,那么,即便他们成为了成年人、成为了其他孩子的父母,他们与自家孩子相处时候的心态也还是婴儿式的:“我可以自由的使用这个世界,我的我说了算,你的还是我说了算!”

所以,亲爱的家长们,为了不让孩子在成长过程将自己复制成了另一个可怜又可恨的我们,为了让孩子在大数据无隐私时代学会并懂得守护仅属于自己的那一点点私有空间,请在家庭教育时“严而守度”,请在为人处事时“以身作则”,请以自己为最美的航标灯,引导女孩儿们学会温和而坚定地,创建和守护自己的善恶界限与心之界限!

第三,严要守恒

何谓“恒”?“恒”,常也。“恒”卦是易经第32卦,既有“通达、没有过失”的意思,也有“如月之恒、如日之生”渐趋盈满及永久持久的意思。能够“促进教育目标实现的家庭教育方式”最核心的一条,就是“严要守恒”——“严要守恒”至少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家庭所有成年人或养育者,爱孩子的动机和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要保持一致。

中国式家庭教育中有一个万能模板叫着“一个唱红脸、一个唱白脸”,爸爸打一棒子的话妈妈就赶紧给个甜枣,妈妈敲一棍子爸爸就赶紧给些蜜糖,这样做的恶果是什么呢?一方面会导致孩子的反弹和反抗越来越激烈、与家长的心理距离也必然越来越疏远;另一方面,家庭养育者在对待孩子态度上、处理具体事件时彼此之间互相拆台、意见相左或矛盾频频,甚至将这纷争与矛盾肆无忌惮暴露于孩子面前,就是强迫孩子们基于生存与自我保护而去习得欺软怕硬、看人下菜、见风使舵、坑蒙拐骗等不良心里和行为习惯。

二是家庭的每一个成年人或养育者自己,爱孩子的动机和管理理念、管理方法要始终如一,绝不能自相矛盾、前后矛盾。

正如老人们常说的,“小儿无动饿之患,而有保暖之灾。”身为父母,应当自始至终心明眼亮,懂得对孩子施予什么样的爱、怎样去爱去管才会得到好的结果。

第四,严且守方

严且守方之“方”,当然是指方法了。如果说“十六字法”的“严而守理、严应守度、严要守恒”是家庭教育当绝对遵行的“大道”,那么“严且守方”则是家庭教育中机灵百变、一百个人可以有一万种法子的“小道”技巧。小道技巧很多很多,但万变不离其宗,内里那个不变的“宗”,当遵两条:

一是要从子女的长远利益出发,去爱去管。

比尔·盖茨宣布退休期的同时宣布了要把自己的全部身家580亿美元全额回馈给社会。为什么要这样做?他说,“拥有不劳而获的财富,对于站在人生起跑点的子女来说绝非好事。”与比尔·盖茨的家庭教育理念有异曲同工之妙且深得我心的,是一个作家诗意温情又着眼长远的一句:我们希望有两份永久的遗产能够留给我们的孩子,一个是“根”,另一个是“翅膀”。

“根”就是一个人的心性和品质,“翅膀”则代表了他适应世界的生存能力。“爱之太殷、忧之太勤”,对本来就尽享没有兄弟姐妹、生活条件极好、父母之爱强烈集中等绝对优势的独生子女而言,是斩断“根”的利斧,是捆住“翅膀”的绳索。

二是从实际出发,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影响非常深刻的一个惨烈案例,说是被强迫学琴的孩子用剪刀剪断了自己的手筋!问她为什么要这样?她说,“把手筋剪断了,我只疼一时。如果不剪断手筋的话,我就要痛苦一辈子!”之所以有那么多由于家庭教育而导致的人间惨剧,不是因为家长们不爱自己的孩子,相反,他们是太爱了——太爱,而不会爱,于是家庭伦理悲剧便会在某个不可预知的时间或地点缓缓拉开帷幕。

所以,家长们不要为了自己的面子或虚荣心强迫孩子做她不愿意、不擅长的事儿,应当根据孩子的先天禀赋、个性特点、兴趣爱好等实际出发,遵照和尊重孩子不同年龄段生理和心理成长规律循序渐进,既不落后于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也不超越孩子的身心发展水平,使孩子在家长有目的、有计划的教育引导中,自然且自在的生活,和谐又统一的成长。

小结:先严后松,比先松后严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当十二岁女孩说“不要你管”的时候,她在说什么?她在说:“请你做好你自己,我也会做好我自己!”家长应当给予的回应是什么?严而守理、严应守度、严要守恒、严且守方“十六字法”!总之就是,家长在教育孩子时候,既要“守”理、“守”度,还得“守”恒、“守”方——浓缩成一句精华的话,即为:先严后松比先松后严更有利于孩子的成长!

祁云:擅散文,善评论。专注于家庭教育、写作辅导、华夏大语文教学研究。

原创版权: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plqiyu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