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 婴幼健康

婴幼健康

与家人一起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还是我们的家长“养育”孩子

2023-05-17 00:03:52婴幼健康
育儿首先是爸爸妈妈的工作,但是究竟谁是育儿的主力军呢?有的爸爸说“我工作忙”,有的爸爸说“我陪孩子呀”,然而我们指的“参与养育”,不是指你花多长时间,也不是简单地陪在孩子身边、看(kān)着孩子,而是爸爸是否真的参与其中,是一种有温度、有互动、充满爱的养育方式。当我们帮助这个孩子、这个家庭梳理清楚其中的关系后,家长才恍然大悟,在这之前家长一直都认为“我的孩子健康着呢,心理没毛病”。

主讲人/崔玉涛 著名儿科医生、北京崔玉涛儿童健康管理中心董事长兼首席健康官

整理自第十届新东方家庭教育高峰论坛《用家庭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演讲内容

在崔玉涛育学园儿科诊所的门诊工作中,我经常与不同年龄、职业、地域甚至文化背景的家长打交道。 我在儿科工作了 30 年。 与过去相比,现在越来越清晰地感受到,无论是我们父母“养”孩子,还是我们父母“教育”孩子,都出现了很多与过去完全不同的新问题。

在今天的“教育”论坛上,大家都是教育界的专家,我是儿科医生。 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站在儿科医生的角度来看孩子的身体。 在健康到心理健康的基础上,我们全家人如何才能更好的共同努力,为孩子身心健康的健康成长做出贡献。

父亲参与育儿比例太低

育儿首先是父母的工作,但谁是育儿的主力军呢?

育学园每年都会对用户的育儿行为进行研究分析。 在今年5月18日发布的《育学园育儿行为白皮书》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当前的育儿生活中,无论是从0-3个月、3-6个月、6-12个月的阶段、1-2岁和2-3岁,妈妈养育孩子的比例相当高。 对此我们一点也不意外,但真正让我们吃惊的是,父亲的比例太小了。 有的爸爸说“我工作忙”,有的爸爸说“我陪孩子”,但我们所说的“参与育儿”并不是指你花多长时间,也不是单纯的陪孩子,看着(kān) 看着孩子,但父亲是否真的参与其中。 是一种温暖、互动、有爱的养育方式。

父母再忙也要关注孩子的心理

很多年轻的父母总以为孩子多吃点,长高了,身体强壮了,不生病了,就忽视了孩子的心理健康。

这是我诊所的一个案例:

一个10岁的女孩,一直成绩优异,最近孩子出现气短、胸闷、大汗、胃痛等症状。 看了很多医生,都找不到原因。 父母非常着急。

经过育学园门诊儿童心理咨询师的仔细了解,发现这其实是孩子的心理原因造成的——

女孩的妈妈可以说是一位高标准、严要求的妈妈。 她每天都要和孩子的老师通话,目的就是希望孩子的成绩永远是第一。 但是夫妻俩的关系并不是很好,经常会因为一些小事吵架。 每次父亲出差回来,10岁的小女孩都会睡在父母中间。 在孩子小小的心里,她认为这是避免父母吵架甚至打架的一种方式,但实际上孩子觉得很委屈,睡在父母之间很不舒服。

当我们帮助孩子和家人理清关系时,家长们恍然大悟,在此之前,家长们一直以为“我的孩子很健康,没有心理问题”。

这个案例告诉我们什么? 孩子的心理发展必须要了解和关注。 不要总是认为自己可以控制孩子的一切,更不要以“唯成就论”忽视孩子的心理健康。

改变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

给大家分享一件现实生活中很常见的小事:

有一天,我在诊所外遇到了一个3岁的小女孩,她穿着裙子蹦蹦跳跳地进来了,看起来很可爱。 孩子一坐下,妈妈说:“把腿并拢”,孩子照做了; 妈妈说:“站直”,孩子也跟着说。 妈妈说:“别把胳膊搭在沙发边上”,孩子又做了。 过了一会儿,妈妈说:你看我说了多少遍,你又开始动了。

我问妈妈:“你现在在做什么?能不能坐到一个位置,让孩子们效仿你?” 谈起自己的孩子,有多少妈妈亲手做过。 自己都做不到,何必谈孩子? 太多的家长非常重视语文教育,时不时提醒一下,生怕孩子忘记自己说过的话,而家长自己却没有做到。 如果这一切都落在孩子的眼里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适合几岁宝宝,往往会适得其反。 你觉得是为了孩子好,孩子却不领情。

在日常育儿过程中,家长应该犯的错误

在参加今天的论坛之前,育学园盘点了家长们特别容易犯的十个错误,分享给大家:

1.特殊待遇。 例如,孩子什么时候应该和家里的大人吃同样的餐具和吃饭时间? 最迟到两岁,他们就会和成年人完全一样了。 但是,我们有的父母在孩子五六岁的时候,让孩子先吃饭。 对待孩子和对待父母是不一样的。 其实,对孩子的心理发展未必是好事。

2. 过于关注。 孩子明明可以自己处理或解决,家长只要陪着或在一旁看就行了,但如果家长总是叫孩子放手,放手,心想“我不告诉他他不会”,那么他们可能会过分关注,孩子会感到不尊重和不信任。

3. 言语与行动不相符。 比如父母说“下次不给你买这样的玩具了”,但实际上他们做的和说的完全不一样。 这是孩子说谎的基础。 可妈妈告诉我“这是善意的谎言”,但谎言就是谎言,不能说对孩子好不好。

4. 延期入学。 众所周知,3岁左右的孩子需要上幼儿园,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孩子的身心发展非常重要。 但是现在很多家长都不急着让孩子进幼儿园了,还问我:“崔医生,不去幼儿园可以吗?” 幼儿园的集体生活环境,是我们家庭生活无法替代的。

5. 祈求。 比如老爷子说:“你妈妈快回来了,快点吃饭,不然妈妈回来就要说你了。” 其实,对于孩子来说,这意味着“只要和爷爷奶奶在一起,我就可以为所欲为”,这对孩子来说其实并不好。

6.安排代替。 一天在门诊,我看到了一个5岁的孩子。 我做完体检,就让孩子下了检查床。 这时,妈妈蹲了下来。 我问妈妈:你在干什么? 她说她会给孩子穿鞋。 我问孩子你自己穿吗? 孩子说“是”,但最后还是妈妈“帮”孩子戴上了。 想一想,孩子需要父母“帮忙”吗?

7. 心慌。 做儿科医生30年,做科学育儿工作20多年。 出过很多育儿书,每天通过微博回答很多家长的问题。 但是我经常发现,父母很认真的买了我的书,回去看,但是真正用到的时候,却什么都不记得了。 比如孩子发烧的时候,他很慌张。 到了医院,说物理降温,吃退烧药,家长也附和“你书上写的”。 爱孩子固然好,但是如果孩子真的生病了或者出了什么事,做父母的一定要能抓住老天爷。

8. 剥夺独立性。 比如孩子要自己走路,家长非要抱着孩子,这叫“孩子一晃就长大了,还能抱几年”。 当孩子想被父母抱,而父母不想抱孩子的时候,就会批评孩子不独立,爱撒娇,那么我们是希望孩子独立还是不独立呢?

9. 害怕哭泣。 孩子不哭还好,孩子一哭,全家人都慌了。 即使父母不着急,家里的老人也常常坐不住。 只要孩子不哭,家里出什么事都无所谓,但只要孩子哭了,不管是不是无理取闹,家人都会拿糖果玩具安慰孩子。 以“宝贝,别哭”为重中之重,孩子以后会以哭作为实现目标的手段。

10.亲自掩饰。 老年人倾向于亲自保护他们的孩子。 比如妈妈不肯吃糖,突然妈妈回来看到孩子在吃糖,大部分老人都会主动说,“不是他想吃,是我让他吃的”吃了它。” 在我们的调查中,这样的案例很多。

上面我们提到了父母容易犯的十个错误。 我想说,我们需要反思的是:我们的育儿行为存在一些问题。 是孩子的问题还是我们的问题?

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和郑玉巧育儿经重复吗_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电子书_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适合几岁宝宝

我们都怕孩子生病,那么“病”到底是什么?

作为儿科医生,我也想和家长聊聊孩子的病。

现在的父母都怕孩子生病。 如果孩子们没有生病,他们会没事的。 当他们生病时,全家人都会感到恐慌。

面对生病的孩子,我们的父母应该怎么办?

昨天在门诊看到这样一个孩子——

只有5个月零20天大的孩子,在六个月的时间里每个月使用一次抗生素。 我问家长为什么,家长说孩子大便时总是有1-2个白细胞。 我问:“一两个白细胞怎么了?” 父母回答说:“医生给我们开的。” 我说:“医生为什么给你开这个药?” 家长说我刚才问医生,为什么会有白细胞?上次开的药怎么吃? 还有吗? 什么时候会没?”我回答她,你的态度其实决定了医嘱。

不得不承认,很多家长不给医生,也不给孩子等待孩子自然康复的时间,因为他们看不到孩子生病。 这种心态会影响医生的诊治和用药。 这种家庭氛围和育儿态度,在其他育儿生活中肯定会影响到孩子。

今天说了这么多崔玉涛宝贝健康公开课适合几岁宝宝,让我们回到今天的话题“家庭养育身心健康的孩子”。 我们希望家长关注“家庭”的概念和“身心健康”的双重维度。 育儿不是母亲一个人的战斗。 家庭成员之间多了一些理解和尊重,少了一些误会和矛盾。 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培养出身心健康的孩子。 祝愿每个孩子都能健康成长! 谢谢你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