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知识网

 > 婴幼健康

婴幼健康

提高母乳喂养率的因素有哪些?——健康教育

2023-05-13 10:05:16婴幼健康
结论:加强母乳喂养的健康教育,可提高母乳喂养率。【关键词】探讨;健康教育;母乳喂养目前母乳喂养者逐渐下降,原因复杂,除各种原因引起乳汁不足外,有些孕妇为了保持体形拒哺,或工作原因未行母乳喂养。为此,我们通过做好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工作,对孕妇孕产期全程进行护理指导,以提高母乳喂养率。分娩方式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J].促进母乳喂养做护理研究新进展.开展农村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工作探讨.

探讨健康教育对母乳喂养的影响

【摘要】目的:提高母乳喂养率。 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在我院产科住院的产妇160例,其中80例自愿参加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学习的产妇为实验组,80例未参加的产妇为实验组。接受母乳喂养健康教育者作为对照组。 . 结果:两组之间存在显着差异。 结论:加强母乳喂养健康教育可以提高母乳喂养率。

【关键词】讨论; 健康教育; 哺乳

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 据文献报道,母乳占婴幼儿食物总量的20-79%[1]。 ,温度适宜,经济方便。 母乳喂养有利于产妇子宫的复旧。 母乳喂养可以增进母子感情。 目前母乳喂养次数逐渐减少,原因复杂。 除了乳汁不足的种种原因外,还有一些孕妇为了保持体型拒绝哺乳,或者因为工作原因不哺乳。 为此,我们做好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工作,对孕妇在整个孕期和分娩过程中进行护理指导,提高母乳喂养率。

1 材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2012年4月,对80名接受过健康教育的实验组孕妇进行跟踪调查。 本组孕妇年龄20~38岁,平均29岁。80例孕妇中自然分娩65例,剖宫产15例。 对照组有 80 名孕妇。 本组孕妇年龄21~37岁,平均29岁。 80例孕妇中自然分娩64例,剖宫产16例。 所有孕妇均随访半年以上。

1.2 结果 实验组68例产前6个月纯母乳喂养,12例混合喂养,纯母乳喂养率为85%。 对照组纯母乳喂养52例,混合喂养25例,人工喂养3例。 纯母乳喂养率为65%。

2 健康教育

满月宝宝用母乳瓶喂养_宝宝母乳奶粉混合喂养_母乳喂养与宝宝健康

2.1 胎教:产前评估是从孕妇的心理、生理和社会等方面进行的,了解其身体健康状况、是否患有慢性或急性传染病、经济状况和亲属的抚养等,有利于指导孕妇做好哺乳准备。 为妈妈和宝宝讲述自然分娩和剖宫产的分娩过程以及两种方法的优缺点,让妈妈和宝宝认识到分娩和母乳喂养都是正常的生理过程。 护理措施[2]。

2.2加强母乳喂养方法的宣传教育 利用电话、短信、网络等方式,及时、有针对性地解决孕妇在母乳喂养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 从而增强母亲成功母乳喂养的信心,提高婴儿的母乳喂养率[3]。

2.2.1 早期母乳喂养正常分娩的新生儿,剪断脐带后,应抱在妈妈怀里,擦干全身,在肌肤接触时开始母乳喂养。 虽然此时妈妈的初乳很少,但新生儿有力的吸吮是刺激乳汁分泌和子宫收缩的最好方式,同时促进妈妈和宝宝的相互适应。

2.2.2 按需喂奶 不要设定每隔几个小时喂一次奶,而是根据孩子的需要,或者妈妈感到饱胀的时候喂奶。

满月宝宝用母乳瓶喂养_宝宝母乳奶粉混合喂养_母乳喂养与宝宝健康

2.2.3 正确的哺乳姿势 哺乳的姿势多种多样,但妈妈和宝宝都应该感到舒适。 哺乳妈妈将大拇指放在乳房上方,其余四指握在乳房下方(呈C字形),这样会刺激宝宝。 宝宝乳房的上下嘴唇引起喂养反射母乳喂养与宝宝健康,宝宝应含住大部分乳晕,让宝宝吸吮时充分挤压乳晕下的乳窦,使乳汁排出。 同时有效刺激上身神经末梢,促进泌乳和泌乳反射。 喂奶后,将宝宝抱直,头靠在妈妈的肩上,拍打背部母乳喂养与宝宝健康,排出胃里的空气,然后保持右侧卧位,防止呕吐。

2.3 母乳喂养注意事项的宣传教育

2.3.1 孕期准妈妈要树立喂养孩子的信心,做好具体准备,如孕晚期每天用温水擦洗,轻轻向外拉几下,使皮肤紧实,防止压痕,这样宝宝就可以吸吮了。

2.3.2 哺乳期妈妈要注意营养,保持环境清洁,睡眠充足,心情愉快,生活规律,不要随便吃药。 他们应该每天增加 700 升能量和 1-1.5 升水。

2.3.3 妈妈身体要经常保持清洁,防止疾病的发生。

2.3.4母乳量不足时,常有哺乳前无腹胀,哺乳时吞咽声少,哺乳后睡眠短促不安,哭闹频繁,体重不增加或增加缓慢。 需要找出原因并纠正。

2.3.5 不应让婴儿含着嘴巴睡觉。 这样不仅不卫生,还容易引起窒息和呕吐,还会影响宝宝牙龈的发育,造成畸形。

2.3.6 因各种原因需要暂停母乳喂养时,应定时挤奶,避免乳汁量减少。

总之,通过对孕妇整个孕产期的健康教育,提高了孕妇纯母乳喂养的意识,也提高了母乳喂养率。 母乳喂养是每位伟大母亲的天赋,具有其他任何喂养方式无法比拟的优势。

参考:

[1] 李平,许凤莲. 分娩方式与母乳喂养的相关性[J]. 中国妇幼保健, 2007, 22(20): 2803-2805

[2]苏敏. 母乳喂养研究新进展. 现代医学, 2009, 9, 15, 25, 180.

[3] 马永修. 农村开展母乳喂养健康教育的探讨中华医学杂志, 2006, 5(5): 593.